close

  ●本報評論員 劉鳳羽
  都說“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但“適用”多年的這句順口溜,正在一些學校“失效”。
  據報道,在北京市東城、西城、海澱等部分學校,一年級學生期末考試告別傳統試卷,改玩游戲:育才學校的孩子們人手一張“智慧闖關快樂遨游”體驗卡,可以嘗試“把耳朵叫醒”、“螞蟻搬家”、“分秒不差”、“奇思妙想”等多個項目關卡;而人大附小一年級學生的家長可以“陪考”,與孩子一起做游戲,共同攻剋“難題”。
  無獨有偶。在北京以南約700公里的鄭州,二七區多所學校一年級學生期末考試也改玩游戲;而在更南邊的長沙,芙蓉區五一中路小學二乙班以闖關游戲的方式替代了數學期末考試。
  雖然不能說所有孩子都害怕考試,但很多孩子害怕考試卻是不爭的事實。見慣了孩子們面對考試的愁眉苦臉,突然見到一些學校不再考試,而改以“游戲沖關”“替考”,不僅孩子們大呼好玩,成人也大感新奇。面對北京、鄭州、長沙等地的創新式“考試”,各方好評不斷,有贊稱寓教於樂、寓考於樂的,有點贊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有評價激活創造型人格和潛能的,不一而足。
  但縱觀這些評價,有道理,卻又未“直逼垓下”,看到問題的核心。因為,各方評價多拘泥於游戲取代考試這一城一地之改革創新,卻忽略了這一改革創新是同時在北京、鄭州、長沙等地同時展開的大局。
  查閱資料可發現,去年6月教育部發佈《關於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後,不久即確定了全國30個地區為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北京、鄭州、長沙赫然在列。也就是說,三地“不約而同”推進的游戲取代考試並非偶然,也不僅是創新,而是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的一部分。
  教育部文件顯示,儘管多年來各地積極探索改進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也取得一些進展,但總體看,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傾向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制約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教育質量評價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是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上述三地及更多地方所做的實驗與探索,對於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的全新構建,對於“人”的全新發展,對於全社會創新精神的全新塑造,其影響之廣泛和意義之深遠,是可以想象的。
  儘管這些實驗還處於起步階段,規模也多限於小學一年級,難以形成系統的評價方式,且在應試背景下能推多廣、走多遠也是疑問,但這樣的實驗,仍值得歡呼,更需拿出智慧護佑其順利推進、開花結果。  (原標題:游戲“替考”不僅是創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ncn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